学校文化 办学理念篇
1.校训精神
  校训:敦品励学 弘毅致远
  释义:“敦”本意为厚重,引申为奋勉;敦品,指砥砺品德。励,意为奋勉、致力;励学,指发奋学习。“敦品励学”出自清学者梁章钜《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这里用“敦品励学”来评价可为儒者典范的人,说明它反映了学者致力于自身道德修养、发奋学习的高尚境界。
      “弘毅”意为心胸宽阔而意志刚强,出自《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意思是,一个士(古代指有理想有节操的知识分子)不能不心胸广阔而意志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而面临的路又很长。
  “致远”本意为达到远方,出自《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后多比喻人才卓越,可任大事。《文子·上仁》中有“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引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校训体现了哈师大师生追求道德、学问、胸怀广阔、意志刚强的品质和决心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理想。
2.行知精神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和爱国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批判地吸收了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的精华和总结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主线的一整套教育学说。陶行知的一生是为我国的人民教育事业作出不朽贡献的光辉的一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崇高师德和无私精神堪称“万世师表”。
  1947年10月,为纪念陶行知先生,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和松江省政府决定,将我校前身松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更名为“松江省立行知师范”。从那时起,哈尔滨师范大学便同陶行知先生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名字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在大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中,“行知”二字也成为光辉的烙印,伴随哈尔滨师范大学成长至今。几代哈师大人,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南,以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理想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不懈追求,积淀形成了以“无私奉献、知行合一、务实进取、教育为公”为核心要义的“行知精神”,并通过代代传承,使“行知精神”在这座北疆师范学府生生不息、茁壮成长,成为一种育人传统、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思想象征,作为哈师大人的精神支柱,永远屹立在哈师大的精神殿堂。
3.从师准则
从师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意为学识高才能为人师;“身正为范”意为品行端正才能为人所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指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哈尔滨师范大学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和思政引领为办学特色的师范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学校全面提升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通过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引导教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学校办公室供稿,2022年6月)